调节阀滞后是什么 发布日期:2019-7-11 19:11:38

在控制系统的一些环节中如果存在滞后时将严重影响调节过程的品质。如在测量变送单元中存在滞后,它就不能将被控变量的变化及时地、如实地送到调节器,使调节器仍按过时的信号来工作,导致过渡过程时间加长,超调量增加。如果调节器输出的气动信号管路过长,调节阀膜头上的空间容积较大,这样必然使调节阀动作迟缓,不能及时产生校正作用,同样会使调节品质变坏。 在生产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完全没有滞后的控制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设计阶段如何才能克服滞后过大带来的不利影响呢?总结起来,其方法大致如下: 1. 合理选择测量元件的安装位置,减少测量变送单元的纯滞后 在设计过程中确定测量元件的安装位置时,应使其有真正的代表性,并且纯滞后最小。举例来说,如果通过改变热交换器热载体的流量来控制某流体的温度时,测温点就应设在紧接热交换器的出口处,而不应设在远离热交换器的出口或下一台设备的入口处。为了减小成分分析器取样管的纯滞后,可以采取环流取样或旁路取样等专门措施,也可以在现场设立分析器室,缩短取样管线的长度。 2. 选取小惰性的测量元件,减少时间常数 从测量元件的动态特性看,它的时间常数大,对被控变量的变化就会反应不及时,测量元件的读数跟不上实际被控变量的变化,它的示值不等于实际值,产生动态误差,所以必要时应选取时间常数小的小惰性测量元件。 3. 采用气动继动器和阀门定位器 为了减少传输时间,当气动传输管线长度超过150m时,在中间可采用气动继动器,以缩短传输时间。当调节阀膜头容积过大时,为减少容量滞后,可设置阀门定位器。 4. 从控制规律上采取措施 对滞后较大的温度控制系统、成分控制系统,可选用带微分作用的调节器,借助于微分作用来克服滞后的一部分影响。对滞后特别大的系统,微分作用将难以见效,此时为了保证调节质量,可采用串级控制系统,借助于副回路来减少对象的时间常数,或采用采样控制以及预估控制等较为复杂的控制手段。

上一篇:截止阀和闸阀的区别
下一篇:DN150减压阀流量计算
返回
相关产品
热点新闻
阀门安装说明,阀门使用说明书
阀门型号,阀门型号编制方法,国标阀门型号表示方法
新国标中有关调节阀性能指标有哪些规定?
锻钢闸阀安装使用说明
全球首台智能化伸缩式无摩擦球阀投用成功
闸阀阀座改进措施及效果